勘探
以支撐黃金主業發展為統領,立足山東,輻射全國,走向世界。集團持續發展有色板塊,整合優質資源,
不斷加大探礦力度,加速勘探進展,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黃金勘查
黃金勘查
在國內外共擁有300多個礦業權,總面積約2000㎡,擁有我國黃金行業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實物地質資料庫,增儲空間廣闊。分布在山東、內蒙、青海等地的四家勘查企業,具備行業領先的礦產勘查設計、勘查與工程施工、數字化成圖等能力,業務遍及國內和南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持續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儲備。其中所轄山東黃金地質礦產勘查有限公司先后被評為“全國模范地勘單位”“山東省‘358’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先進集體”,成功探獲東風、新立、南呂-欣木、西嶺4個過百噸超大型金礦床,累計探獲千噸以上黃金資源量,主導編寫的《黃金地質綠色勘查技術規范》填補了國內黃金地質勘查領域尚無統一綠色勘查標準的空白,為打造膠東“千噸黃金資源基地”和集團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儲備和有力保障。有色金屬勘查
有色金屬勘查
立足集團的有色冶金基地內蒙古自治區,以在產礦山為核心,大力開展依礦找礦,緊盯優勢成礦區,以科研創新為引領,大膽預測找礦新方向,加大勘查力度,提交中型多金屬礦床一處。“十三五”期間,累計探獲銀600余噸,鉛6萬噸,鉛鋅70萬噸以上。 集團堅持綠色勘查,深入探索綠色勘查模式,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為綠色勘查實施提供工作依據和標準。布金黑等兩項目分別通過了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自然資源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列入國家首批綠色勘查示范項目名錄。
地質環境治理修復
地質環境治理修復
擁有完善的地質災害治理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的勘查、設計、施工和危險性評估能力。2006年完成了山東省第一個地災治理項目“燕翅山采空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開創了山東省地質災害治理的先河;完成了全省第一個地質災害評估項目(2003年濟南市東部產業帶);編制全省第一個礦山恢復治理方案(2006年濟南市民泰煤礦)。2019年,“采煤塌陷地建設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被山東省政府授予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地(di)熱及地(di)下(xia)水資源開發利(li)用
地熱及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
作為山(shan)東省地(di)熱資源勘查開發(fa)的領軍企業,擁有中(zhong)國(guo)(guo)地(di)調局山(shan)東省淺層地(di)溫(wen)(wen)能推(tui)廣中(zhong)心、山(shan)東省淺層地(di)溫(wen)(wen)能研究推(tui)廣中(zhong)心等(deng)多(duo)個(ge)科研平臺。先后施工100余眼地(di)熱井(jing),發(fa)現30多(duo)個(ge)地(di)熱田(tian),為國(guo)(guo)家(jia)提交資源儲量折(zhe)合標準煤超(chao)過1億(yi)噸,為濟南市(shi)(shi)、東營(ying)市(shi)(shi)等(deng)20多(duo)個(ge)縣市(shi)(shi)區編制地(di)熱專項規劃并由政府發(fa)布實(shi)施,是濟南市(shi)(shi)獲得地(di)熱界最高稱號“中(zhong)國(guo)(guo)溫(wen)(wen)泉之都”和東營(ying)市(shi)(shi)獲得“中(zhong)國(guo)(guo)溫(wen)(wen)泉之城”的技術支撐單位(wei)。
在山東(dong)省(sheng)內率(lv)先(xian)開(kai)展了淺層地溫能業務,主持(chi)并指導全省(sheng)14家(jia)單位完(wan)(wan)成(cheng)了地級市(shi)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jia)項(xiang)目(mu)。在山東(dong)省(sheng)施工淺層地溫能開(kai)發利用工程(cheng)超過(guo)200余(yu)個,完(wan)(wan)成(cheng)供(gong)暖(冷)面積達400萬平方(fang)米,年節約標準(zhun)煤12萬噸。2018年,完(wan)(wan)成(cheng)的省(sheng)國土資源廳辦公樓地源熱泵項(xiang)目(mu)被國家(jia)發改(gai)委、財政部和機關事務管理局授予“全國能效領跑者”稱(cheng)號。
10+
大型科研項目
20+
國家專利
4006.17m
鉆孔深度(破(po)全國記錄)
129+
成果獲獎
- 省部級6
- 廳級42
- 局級52
- 省學會24
2515.48m/77°
鉆孔(kong)斜深(shen)(破(po)全(quan)國記(ji)錄)
6項
綠色勘查示范名錄
